■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本报讯 “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为我们下半年工作怎么干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干劲。”红窑镇党委书记张峰表示,下一步,红窑镇将把学习贯彻好县委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持续围绕县委“2233”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争当排头兵,誓做领头雁”的奋斗目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高效统筹经济发展,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开辟红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新境界,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全力以赴抓招商、攻项目,更高质量筑牢发展支撑。头版头条抓招商,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一号工程”,主动加强产业研究,注重人脉搭建,进一步完善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聚焦重点区域,力争完成全年新签约8个、新开工6个、新竣工4个的项目攻坚目标任务。全心全意抓建设,以提档升级为抓手,推进工业集中区不断提升承载能力,深入推进“腾笼换鸟”计划,加大“僵尸企业”清理力度,将工业集中区打造成规模企业集聚区。全力以赴优服务,统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服务企业三支力量,为企业找市场、为产品找出路,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高质高效做好“个转企”“小升规”梯次培育工作,为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不少于2次、银企对接活动1次。
全面统筹抓“三农”、优环境,更实举措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好芦笋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扩大芦笋生态种植试验单元,放大市生态农业种植试验观摩点的示范效应。持续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各村(居)通过土地流转、领办合作社、盘活“三资”、村企结对等方式,不断拓宽增收渠道,确保年内3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50万元。持续推动富民强村,“一村一策”指导村(社区)谋思路、定计划、选项目,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以贯之抓建管、树新风,更高水平建设现代城市。提高精细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纵深推进镇容村貌整治项目建设,加大235沿线打造,塑造一批沿途特色村,进一步拓展延伸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覆盖面。聚焦“西大门”打造,加大对村内老旧小区改造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村企合作,打造出亮眼的红窑“西大门”名片。紧盯约束性指标,坚决完成生态环境约束性考核指标,持续开展黑臭水体、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集中攻坚,统筹实施大气、水、土壤环境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坚定不移抓民生、强保障,更大力度推进为民造福。持续强化社会保障,用好“调查研究” “四下基层”等工作方法,在定期走访、动态排查中摸准老弱病残、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情况。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优化交通出行、集镇管理、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倾力守护“一老一幼”,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加大教育医疗倾斜力度,持续聚焦打造“乡镇教育高地”目标,全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城乡医疗服务水平。
不折不扣抓安全、护稳定,更强担当做到守土尽责。坚守安全生产防线,加大排查力度,狠抓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落实,深入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工业炉窑等专项治理,全面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夯实基层治理基石,深入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探索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深度治理、综合治理的新路径,持续深化村企联建、强弱村共建做法、“三提三知”群众工作法及“精网微格”工程,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红窑治理样板。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加快信访源头治理和积案攻坚化解,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