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通 讯 员 单晓曼
本报讯 酷暑难挡向善心。特别的一堂课在黄营镇黄营社区暑托班开讲,当翟中海用布满老茧的手指向屏幕上冰火交织的救援画面时,二十多名孩子屏住了呼吸。
7月24日下午,黄营镇黄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场以“向榜样学习”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正在举行。暑托班的孩子们整齐端坐,目光聚焦在前方两位身着红色“中国好人”马甲的农民身上——他们是翟中海、翟中淼,黄营镇旗杆村村民,入选2025首次“中国好人榜”,江苏省入选的11人(组)中唯一的“见义勇为好人”。
理论宣讲员首先用生动的语言重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寒冬时刻。2024年1月4日下午,329省道与105县道交叉口,一辆满载农药的货车与小轿车猛烈相撞后坠入五干渠。
两车迅速起火燃烧,刺鼻的农药味弥漫空中,车内一家四口命悬一线。当宣讲员描述到事故现场时,大屏上翻滚的浓烟画面让孩子们瞪大了眼睛。车轮胎在高温下爆炸乱飞,农药泄漏的刺激性气味让人难以呼吸。危急关头,翟中海和翟中淼先后赶到现场,面对随时可能爆炸的车辆,两人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先后救出了驾驶员和后排的三人。然而副驾驶位上的女子因车头变形被死死卡住。火势蔓延,爆炸危险迫在眉睫。此时,村民翟方成与路过的赵加亮也加入救援。四人合力砸碎挡风玻璃,在千钧一发之际将昏迷的女子救出。寒冬中,他们在冰水里浸泡了半个小时,衣物尽湿,翟中淼更因吸入毒烟致嗓子嘶哑,但救人始终是他们的第一反应。
在事迹宣讲环节结束后,翟中海、翟中淼从事迹的“主角”变身为政策解读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见义勇为的相关政策法规。同时,他们叮嘱孩子们,见义勇为不是盲目拼命,在遇到危险情况时,第一要保护好自己,然后再采取大声呼救、拨打110或记下特征报警等方式。互动环节中,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提问:“如果遇到火灾该怎么办?”“看到同学落水要直接跳下去吗?”两位好人用“一停二看三行动”的口诀耐心解答,强调保护生命是第一原则。社区工作人员还发放了《青少年安全自护手册》,其中包含20条实用救护技巧和应急电话。
“这次宣讲既是价值观教育,更是生命教育,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真正的勇者是在清醒认知风险后依然选择担当。”黄营社区负责人说。
据悉,黄营社区已将见义勇为教育纳入暑期安全课程,后续还将通过情景模拟、应急演练等形式,帮助青少年构建完整的自护知识体系,让见义勇为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