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本报讯 4月27日,县人民医院急诊五楼学术报告厅内,一场意义非凡的“匠心护‘心’ 生命同行”——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涟水分中心30例手术感恩回顾暨学术交流活动举行。南京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王书奎,县委副书记、省委驻涟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谢剑康,副县长姜井旭,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沈建国,南京市第一医院专家教授,以及众多医学领域的学者、康复患者及家属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难忘时刻。
上午8点,嘉宾们陆续抵达活动现场,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一笔一画间满是对此次活动的期待与祝福。随后,嘉宾们领取了纪念胸章,这一枚小小的胸章,承载着对县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发展历程的纪念,也象征着众人携手守护生命的决心。
活动中,诗朗诵《守护生命的节拍》以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将心脏外科医护人员日夜奋战、与死神赛跑的场景生动展现。随后,在全场瞩目的焦点中,嘉宾们共同点亮象征30例手术的心脏模型希望之光,璀璨的光芒瞬间照亮会场,寓意着30个生命重获新生,也象征着心脏外科事业的光明前景。患者家属代表怀着感恩之情,向医护团队献花,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学术交流环节中,专家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知识盛宴。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作《县级医院开展心脏手术的挑战与创新》专题报告,深入剖析县级医院开展心脏手术面临的挑战,并分享创新实践经验;南京市第一医院教授汪黎明带来《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诊疗》专题报告,为与会人员展现该领域的前沿技术与理念。
最后的讨论环节围绕“下沉式医疗时代的医院发展路径及专科发展之路”展开,专家们各抒己见,从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通过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提升基层医疗水平、造福广大患者的重要路径。
回首过往,心脏疾病的手术治疗一直是县级医疗领域的短板,面对复杂的心脏手术需求,患者往往需要远赴他乡求医,不仅承受着身心的双重煎熬,更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县人民医院30例心脏手术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县的心脏外科手术实现了从“空白”到“跨越”的历史性转变。
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县人民医院心脏外科30例手术成果的总结与感恩,更是一次凝聚智慧、共话发展的学术盛会。未来,县人民医院将紧紧依托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强劲支持,引入前沿技术与管理经验,以心脏大血管外科涟水分中心作为核心发展引擎,以点带面推动心血管内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学科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培育优势学科集群。同时,以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目标,推进医疗质量、科研、人才、管理全面升级,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流的诊疗服务,为全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