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教育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今年以来,我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教育强县”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点谋划、高位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持续强化投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内涵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健康、稳定、优质发展的态势。
“逐梦”——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县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扛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高沟中心小学被评为中国航协青少年航校;军民小学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淮浦学校荣获“‘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优秀单位;幸福里实验小学面塑项目被教育部列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近年来,我县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细落实,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挖潜地方课程,坚持“1+1+X”特色建设路径,加快形成“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多样化办学格局。创造性实施“涟校连家”“涟享学”“涟尚名师”“涟心有光”等工程,擦亮“尚学涟水”教育品牌。开展“行走涟水 阅见未来”实践活动、开办“互联互通”大讲堂、组织研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聚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
一边是重落实,另一边是强投入。2024年,我县投入超2500万元,完成安东学校、郑梁梅小学等学校校舍改造提升、运动场及食堂改造;投入约4200万元,用于涟州高中新建教学楼项目;投入资金270余万元为安东学校、向阳小学等16所学校购置教学多媒体70套,新建计算机教室3口、化学实验室1口及心理咨询室2口;投入资金300万元为部分学校购置饮水设备105台;投资155万元为涟西中学、高沟中学等4所学校改善住校生的洗浴条件;投入160万元为成集学校、向阳小学等20余所学校添置学桌凳8000余套……一项项改扩建工程先后实施,一座座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塑胶跑道伸向未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深度扩充整合,也为我县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当下,更加完善健全的教育体系正逐步形成,涟水教育发展成果正在实现全民共享。务实的举措、鲜活的数据、明媚的笑脸,成为我县教育工作持续向好的印证。
“谋变”——紧盯教育改革强力推手
“黄营中心小学近年来不断探索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自今年8月份加入南门小学教育集团后,借助教育集团总校区的优质资源,通过全新的管理模式、队伍整合、教学理念等,为周边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黄营中心小学负责人郁金星说。
一段时间以来,教育资源短缺、布局不合理,优质资源分布不均,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质量整体不高,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制约着我县教育事业发展。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针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县精准施策、强力推进,坚持用创新赋能,用改革破局,激活全县教育“一池春水”。
为持续推进内涵发展,我县依托教育智库专家及省内师范高校等优势资源,以“一对一、多对一和团体式、梯队式等方式,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区+农村”等方式优化城乡教育共同体,推进集团化办学走深走实,进一步扩大全县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同时,积极引进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设立分校、整体托管、协作帮扶等方式不断提升中小学教育发展品质。
我县还出台《涟水县中小学“融学·水韵”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深入推进融学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让全县中小学的课堂成为“生长的课堂、生动的课堂、生态的课堂”,同时,实施“教研先行,校长领航”“教学范式”构建、“融学·水韵”课堂专题研究、“融学·水韵”课堂教学展示等四大行动,深入改革全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样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素养。全面贯彻落实《涟水县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方案》《涟水县教育强县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等文件,充分发挥高中教育发展基金激励作用,积极破解制约县中振兴的瓶颈问题,全县高中校办学品位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创新,数据是最好的佐证:今年我县高考取得近10年最好成绩,本科达线、特殊类本科达线、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首次突破3000人、1000人、100人,985高校录取人数较去年翻一番、211高校录取人数突破百人。
“夯基”——突出队伍建设关键保障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抓好教育,必须首先解决好“人”的问题。
今年4月,我县启动中小学体艺教师走教活动。全县共有33名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入选走教团,他们主要来自市县“名师工作室”和“学科中心组”,均被安排到相应的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走教。这一举措,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体艺师资紧缺和开不齐课程等压力,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推动我县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为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我县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党员教师开展“家校‘涟’心开新局、教育之乡谱新篇大走访活动”。搭建南北结对、高端研修、观摩交流和互动体验式培训平台,组织开展书记校长专项培训、校级领导后备干部跟岗研修、青年教师专题研讨等活动,组建“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举办“涟尚名师”大讲堂,助力广大教师提升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名校优生”招聘、跟踪培养定向生等方式,持续补充壮大教师队伍、提高队伍整体质量。落实《涟水县关爱激励教师九条措施》,用真金白银、贴心服务支持教育、保障教师,营造全县上下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得国家和省、市优课评选、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36人次。
新鲜血液源源不断的补充,教师队伍的持续壮大,为我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前行的强劲动力。
越昂扬,越向上。在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县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不断延伸教育公平广度、增强教育质量厚度、拓展教育惠民深度,努力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在教育这张“民生答卷”上写下更生动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