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刘海环是县助残志愿者协会的副会长、江苏国药兴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涟水分公司的负责人。自1999年起,刘海环就踏上了志愿服务这条不平凡的道路,她以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努力,在助残事业的道路上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真谛,在她的身上,呈现着基层社会工作者的榜样力量,让人感受到了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与光明。二十多年来,刘海环参与的志愿活动已逾千场,全县3000多户家庭留下了她关怀的脚步和温暖的话语,曾先后荣获“2021年淮安好人”“江苏省淮安市优秀助残志愿者”“淮安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020年7月的一天,刘海环与县助残协会的志愿者们走访红窑镇残疾人徐绍留家时,了解23岁的徐绍留是小儿麻痹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和父母亲一起生活,他很敏感、自卑,不敢见陌生人。据徐绍留妈妈讲,徐绍留自打出生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去医院治疗、康复一直没有改善,自己也没有机会出去工作,这么多年就一直在家照顾孩子,经济压力还是挺大的。刘海环在跟徐绍留沟通过程中,发现他的四肢肌肉并没有完全萎缩,便萌生出了帮助他康复训练的想法,如果能让徐绍留生活自理,父母的压力也许就能小一点。说做就做,为了拉近与徐绍留的想法,刘海环天天往他家跑,做徐绍留和他妈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
康复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坚持下来太难了,不仅仅要靠徐绍留自己努力,更需要家人的支持、鼓励、陪伴、肯定。庆幸的是,徐绍留和家人都坚持下来了,原本徐绍留的身子是扭曲的,右手也一直是背在身体后面的,通过无数次的训练与矫正,徐绍留的手终于可以艰难地拿到前面,看到了希望的妈妈哭了,激动地拉着刘海环的手不停地道谢。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徐绍留也终于能做一些自己吃饭、洗脸和刷牙这些小事了。
“只要不放弃,就能看见希望,做志愿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到这样的幸福快乐。”刘海环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她的推动下,县助残志愿者协会在助残路上不断成长壮大,成为了连接政府与残障人士之间的桥梁。刘海环深知,只有深入了解残障人士的需求,才能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帮助。因此,她始终将“倾听”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步,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用行动去回应每一份渴望与期盼。
刘海环特别注重残疾人的心理辅导工作。她深知,身体上的残疾往往伴随着心理上的创伤与困扰。因此,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知识,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通过一对一的访谈与交流,与残疾人进行沟通,为残疾人提供心理上的慰藉与支持。在她的帮助下,许多原本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残疾人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家住红窑镇浅集村的小红由于生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生活也不能自理,丈夫以打工的名义离家,几年间不闻不问她和两个年幼的儿子,身体的病痛、婚姻的不幸、生活的艰难,让小红绝望,无数次想了结生命。刘海环了解情况后,一有空就去浅集村陪伴和鼓励她,让她建立生活的信心,经过三个多月的陪伴,小红脸上露出了笑容。在此期间,刘海环经常带小红参加一些活动,让她能够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让她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在一次电商培训中,小红对电商产生了兴趣,通过不懈努力和爱心资助,她在网上开了淘宝店,小店经营得红红火火,也有了生活来源,现在的小红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除了日常的走访与关怀,刘海环还积极参与县红十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培训活动,一百多场培训下来,她不仅成了一名合格的应急救护讲师,更将这份知识与技能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了应急救护的行列。在日常给残疾人培训的时候,她也会融入应急救护的内容,让残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助残的道路上,刘海环不仅付出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更慷慨解囊,为重残重疾家庭以及腾讯公益等慈善机构捐款超过30000元。她的善举不仅为残障人士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更传递出了一份来自心底的关爱与尊重。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未来,我还会继续以爱之名,照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前行路。”刘海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