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记者 吴 燹
“过去靠跑腿办事,现在坐在家中点点鼠标,项目审批手续就办成了,节省了我们许多时间,也降低了成本。”当京群焊材项目负责人尹劲松接过项目代办员陈婷婷送来的“五证”时,他高兴地给“涟快办”优质政务服务一个大大的赞。据了解,我县创新的“零跑腿”办结项目“五证联发”机制,在全市尚属首创,它为我县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也是助力我县“高效办成一件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县聚焦改革发展,以打造集成化、极速化政务服务新场景为目标,实行数字赋能、部门协同、数据共享,打破层次、部门、系统之间的屏障,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高效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生根。秉持“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服务理念,持续擦亮“涟快办”服务品牌 ,推动江苏政务服务网“一网”、政务服务中心“一门”、12345热线“一线”有机融合,做到涉企服务“一网办”,高频事项“一门办”,企业难题“一线办”。对那些高频、面广、问题多的“一件事”,实行打包办、集成办、网上办,大幅缩减企业群众办事环节、办理时间、跑腿次数。截至目前,“涟快办”已累计帮办服务279个重大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28个、100亿元以上4个,推动90个项目实现“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过去的三年,我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5个、新开工198个、新竣工142个,去年平均每3天、每5天、每7天分别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1个产业项目。
随着一批重要改革成果正在形成,一批顺应群众期盼的改革红利得到加快释放。按照集成化要求,突出减材料、减时间、减时间、减跑动,把分散在从部门的“单个事”,融合为修炼群众眼中的“一件事”,进一步深化流程再造,推出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事项,“一件事”累计办件量21万件,位列全市第一。把“一企来办涟快办”系统3.0版本嵌入江苏政务服务网涟水旗舰店,企业的税务、金融、中介机构选用等需求都能在旗舰店直接办理,深化财政奖补3.0版,上线57项财政奖补业务,受理各类业务7735件,累计发放奖补资金8.79亿元。依托一支作风优良的代办员队伍,常态化提供“一对一”精准帮办代办服务,实现服务事项“极简办”,新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新增规上企业16家。
9月5日,我县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正式开通,保滩街道和高沟镇作为淮安市首批试点单位,为企业和群众实现“就近办”“家门办”提供精准服务。“一平台办理”除了线上“一网通办”外,它还具有线下“综合服务”功能。“全科窗口”工作人员登录一个平台,通过一个账号和密码,即可办理民政、人社、医保、卫健、税务等部门3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37个具体业务,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放权限,事项办理标准全省统一,避免了线上线下扯皮现象,有效地解决工作人员多平台登录、多系统办理问题,还省去了工作人员记账户密码的烦恼,大大减轻了基层负担。目前,全县基层工作人员通过“一平台”办件477件,政务服务利企便民程度不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记者感言:“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一大改革。我县以“高效办成一件事”这抓手,在组织实施、突出实效、加强宣传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全时在线、渠道多元、一网通办的强大体系,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真正实现为基层减负,为基层赋能,让更多的“阳光雨露”惠及更多的企业和群众,以更优营商环境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