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记者 马凌云
盛夏时节,登高远望古城安东,一排排树木整齐排列,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绿树红花掩映,风景如画,美丽乡村“花”开遍野,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了涟水城乡建设的激昂乐章,在这美好夏日里,市民们正在悠闲的健身、观景、娱乐,古城安东已经散发出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璀璨光芒。
“三农”工作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5月8日,位于涟水经济开发区涟水路西侧的盖世食品(江苏)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投产,企业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65亩,为我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公司副总经理沙建鹏介绍说:“企业可年加工食用菌及蔬菜等调味冷冻食品1万吨,主要供应海底捞、康师傅、永旺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目前企业开票销售已经超过1400万元。”
今年以来,我县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结合产业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芦笋、食用菌等产业,做好做足农村特色产业大文章。
充分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芦笋产业为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汇丰”“螺涧”“汉唐疏道”“利勇”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目前全县已种植设施化芦笋近2万亩,年产量约4万吨、产值4亿元左右,其中红窑芦笋被列为国家芦笋设施化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已建成春雨、春竺、春禾、春晖、春华5个芦笋产业园,分布在李庄、金城、颜下庄、延寿等村。
“今年我们将始终围绕生态、有机、绿色标准化种植优质稻米,目前已经和13个村集体达成了订单种植合作协议,共流转优质水稻种植基地2万余亩,预计帮助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100万元,增加农户就业岗位500个。”谈到今年目标任务,涟水大米负责人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
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33万亩,总产量105万吨,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4.5万亩、产量48.2万吨,面积和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及时做好蔬菜数据上报工作,发生自然灾害立即调度会办,确保蔬菜产量、价格不发生太大变化。
2023年,我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16个,涉及11个项目镇(街)共计12万亩,总投资3224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验收当中。农房改善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在5月份进行的考核验收中,我县共有7个项目顺利通过省级考评验收。
城市面貌改善提升居民“满意度”
“这次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是屋面改造、刷新内外墙、增设楼道间宣传栏、道路改造、雨污水改造、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等方面,我们将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施工,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早日完成改造任务。”在淮浦人家小区改造现场,施工企业负责人面对记者采访如是说。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县坚持“以民为本”工作理念,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生活难题,真正做到“改”到百姓心坎上,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今年我县共改造淮浦人家、涟洲人家、军民中心村四期、果林路片区(原工商局宿舍楼、原粮食局宿舍楼、民政局宿舍楼、原计划委宿舍楼、原城建局宿舍楼)、淮文宿舍楼9个老旧小区,总投资5153万元,改造面积30.18万平方米,惠及3400余户,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任务。目前,果林路片区小区外墙粉刷工程已经结束,小区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提升。
做好防汛排涝是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基础工作,县住建局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工作要求,加强对雨水管网日常巡查、管理、维护,落实“定人、定点、定责、定案”四定措施,确保道路通畅、排水及时。该局组织人员对县城区8座排涝泵站机电设备进行检修保养,对城区168公里雨水管道进行排查清淤,着重针对地势低洼区域、排涝泵站等防汛重点部位17公里雨水管网和576座雨水箅进行疏通、清掏。目前,西门泵站提标改造、深圳路泵站新建、深圳路雨水管道及上海路排水通道工程已经竣工。
在此基础上,县住建局还专门组织人员对各排涝泵站进行详细安全隐患排查,对城区排水河道全面清淤,组建有50多人参与的防汛排涝突击队,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同时精心组织移动泵车3辆、其他车辆4辆、发电机组4台、排水泵11台、警示标志牌80张、编织袋上万只。
初心不改,民生连民心。截至目前,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进行,红日路(淮浦路至红日大桥段)改造、上海路改造正在紧张进行,淮浦路跨越盐河北延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推进,未来人民群众的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市民张大爷说:“涟水这两年的发展变化是越来越明显,市民的素质也是越来越高,城市景观也越来越整洁漂亮,过得也越来越开心,我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信心。”
围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的目标要求,我县将进一步增强争分夺秒、跨越争先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快城乡统筹建设步伐,把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利工程真正落到实处,交出更多城市建设满意答卷,让涟水的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大、吸引力更强,成为一方投资的宝地、服务的高地、兴业的旺地、居住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