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记者 姜 浩
摄影:陈治如
在全市首创“零跑腿”办结项目“五证联发”代办法,实现项目“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建成即验收”“竣工即交付”;
推出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事项,“一件事”累计办件量21万件、全市第1;
新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家,上半年预计实现规上工业开票销售225亿元,同比增长18%;
深化财政奖补3.0版,上线57项财政奖补业务,受理各类业务7735件,累计发放奖补资金8.79亿元;
更大力度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七条措施,系统规划谋划年轻干部递进培养路径,选派28名干部到经济开发区、项目代办中心等经济一线接受历练……
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不断突破,一批重要改革成果正在形成,一批顺应群众期盼的改革红利加快释放。今年以来,涟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政治责任,用好用足改革“关键一招”,在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动政策性创新中主动求变,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创新活力,不断演绎“将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精彩蝶变,全力开创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
盯紧“一号工程”
厚植发展“源动力”
2023年,涟水经济开发区规上工业开票销售首次突破300亿元、达319.3亿元,同比增长30.4%,位居全省91家省级开发区前16强、苏北前3,连续7年全市第1,为我县拼进百强提供了强劲动能。
要实现改革的“一子落”,带动经济的“满盘活”,就得将改革的“指挥刀”指向一些关键领域。涟水经济开发区紧紧抓住开发园区改革“牛鼻子”,围绕“冲刺十四五、苏北当第一、全省进前十、拼进国家级”目标,出台《涟水经济开发区2024-2025年深化改革行动方案》,健全完善“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推动“大部制、扁平化”管理,不断完善以项目实绩为核心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成立12个专业招商局,面向县内外公开招聘招商公司副总经理、招商局局长,常态化遴选年轻干部充实招商一线。同时,持续深化“一区三园”融合发展,大力推进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储备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13块,加速形成绿色食品、光伏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为龙头的“三大百亿级链条”,全力冲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双千亿”目标。
优化营商环境
营造“阔海”凭鱼跃
1月25日上午,江苏众力光伏有限公司投资10.5亿元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二期项目收到了土地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图审合格证、施工许可证“五证大礼包”,开创了我县“零跑腿”办结“五证联发”的先河。“有了‘涟快办’的帮办服务,所有的审批手续都不用跑腿,我们只管一门心思抓项目建设,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众力项目负责人雷艳茹连连点赞道。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涟水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厚培“近悦远来”营商沃土,持续打响“涟快办”服务品牌。聚焦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项目代办“12345”工作法,召开项目问题会办会20余次,有效解决问题100余个。深入推进“并联审+容缺办”“减材料+免证照”等改革事项,强力推动“极简申报、极速审批、极优服务”审批服务,上半年服务重大项目54个,完成18个项目“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零距离”服务,切实以营商环境之“优”,力促经济发展之“进”。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今年上半年,涟水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70个、37个、21个。其中巨石玻纤项目5月10日成功点火、5月28日首线出丝,阿特斯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实现签约、开工、建设“三级跳”。上半年我县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51亿元、同比增长4.5%。
深化国企改革
勇蹚改革“深水区”
3月29日,经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证券评级评审委员会审定,涟投控股集团成功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标志着我县在全市各县、区率先实现县、区属国企AA+及以上主体信用评级全覆盖。
以改为“刃”塑造“新国企”。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对照国资管理十项重点工作,持续推动安东控股、涟投控股、新港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运作,把党对国资国企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完善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加速盘活闲置资产,优化国企考核机制,强化企业投融资管理,提升核心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运营能力,加快“瘦身、健身、强身”步伐,推动各项工作在全市走前列、作表率、当示范。
坚持人民至上
书写民生“新答卷”
“把娃送到新盖的学校后,不仅住的好吃的好,老师还帮忙辅导作业,放假了也是他们把娃送回来,真帮了我们大忙了。”孙女在涟水县红日小学就读的杨大爷一提到学校连连点赞。该学校是我县“涟校连家”关爱工程品牌特色学校。近年来,我县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在全省率先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全力以赴破解乡村教育困境。
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社会保障……老百姓的一件件一桩桩“小事”被摆上案头,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2024年,我县坚持以“小切口”改革撬动“大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新增城镇就业3000余人,推荐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319万元,推动重点群体积极参加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200余人。加快县中振兴步伐,在全市率先设立高中教育发展基金,涟水中学本科达线率超过91%。县人民医院成为省人民医院医联体单位,建成“乡贤名医工作室”2个、知名专家工作室3个。加速推进“1+5+N”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养老院“县级县管”运营机制创新实践获评省养老服务工作优秀案例。
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温度、握得住的幸福,是改革推动下涟水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具象化表现,也是我们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交出的靓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