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记者 刘 元
漫步在高沟镇盐店村,柏油马路蜿蜒延伸,绿树掩映下的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村民们在“爱心小菜园”里弯腰耕作,小广场上传来阵阵笑声……这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背后,是盐店村党总支书记丁青高带领党员群众努力奋斗。近年来,丁青高以党建引领为舵,以群众需求为锚,蹚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环境美、村民富”的共富之路。
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治理合力。盐店社区是新建的居民集中居住点,很多村民搬进来后,仍然保留着种菜的习惯,丁青高带领村“两委”走访调研,决定在社区旁开辟出30亩的“爱心小菜园”,按“一户一分地”分配地块,还给群众铺上了石板路,接上水管免费供群众浇菜,既满足了村民的种菜需求,又美化了环境。村民纷纷感慨:“村里路通到家门口,家家户户还有个小菜地,生活安逸得很!”
党员带头是盐店村治理的“金钥匙”。村里推行“党员楼栋长”制度,由党员志愿者担任文明宣传员、卫生监督员,带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同时,创新实施“积分制”管理,村民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积累积分,每季度都能兑换生活用品。“一开始是党员带头干,后来我们也觉得这是为了社区好,就都跟着干。”正在家门口清扫路面的村民杨大爷乐呵呵地说,“环境好了,住着舒服!”
“群众的事,必须让群众说了算!”在盐店村党群服务中心,丁青高介绍着村里的“小广场说事”机制。每个月,盐店村村干部就会与村民围坐在村里的小广场,与群众唠唠家常,听听群众的呼声。在这里,环境整治、车辆停放、垃圾清运等问题一一解决。“当场提问题,现场定方案,事后有反馈,村民的参与感强了,矛盾自然少了。”丁青高说。
产业振兴激活集体增收引擎。“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腰包鼓了,才算真本事!”谈及发展,丁青高坚定地说。
盐店村曾是典型的农业村,土地分散、产业薄弱。丁青高带领班子大胆改革,通过流转土地、招商引资,引入现代农业项目。通过与光大生物质发电公司合作,盘活闲置秸秆资源,年增收超90万元;引进投资超亿元的冬瓜基地、“百果缘”水果基地、果蔬基地、蔬菜基地、高粱基地等项目,配套建设温室大棚、冷链仓储,带动1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1800元。“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上家。现在家门口上班,钱不少挣,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在“百果缘”果蔬基地里务工的赵阿姨笑着说。
2024年,丁青高通过“土地入股”模式,与涟水明顺家庭农场合作建设150亩芦笋基地,与轩航家庭农场共建592亩蔬菜基地,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分红,年增收超百万元。截至2024年11月,盐店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较五年前增长近37倍。“集体有了钱,才能为村民办实事!”丁青高说。
民生为本绘就群众幸福底色。“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就是我们最紧要的事”。为了做好“一老一小”工作,盐店村为80岁以上老人全额缴纳医保,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理发、义诊;开设“六点半学堂”,解决留守儿童课后托管难题。“我们村对我们特别关心!书记说,过一阵村里还要设立‘睦邻点’,为我们提供大食堂,这样平时忙起来,就不会赶不上吃饭了!”提起村里的关心,正在盐店村文化活动室和姐妹们一起排练戏曲的吴大妈称赞不已。
近年来,盐店村争取资金600余万元,新建桥梁2座、节制闸1座,铺设水泥路3800米,安装路灯100盏,修建堰坝涵洞14座。除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乡风文明建设也是亮点纷呈。村里每年评选“文明户”“最美庭院”,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丁青高还牵头成立红色物业公司,聘用低保户、留守人员负责保洁安保,既美化环境,又促进了就业。“村子越来越美,邻里之间越来越和睦,住在社区里心里特别踏实。”刚获评“文明户”的村民赵阿姨自豪地说。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旅游,让村民在家门口挣更多的钱。同时紧盯‘一老一小’需求,把群众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如今的盐店村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等荣誉村,而盐店村的“头雁”丁青高仍在振翅高飞,规划着后面的发展目标,在盐店村的土地上,一曲更加激昂的振兴乐章正悄然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