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贞中
“夜合墩”位于涟水县岔庙镇东北约10公里处,东与红窑镇相邻,北与高沟镇交界,毗邻公兴河,宁连高速、连镇高铁沿境而过。这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田园如画境,美景尽情展;风吹满衣袂,繁华在村落。
据清雍正本版《安东县志》载:邑北有双墩,相传是古墓,两两对峙间,相去逾百步,墓中复何人,韩凭夫与妇。两墩夜为一,得名夜合故。此志书录考中,写明双墩,名“夜合”,即现在的岔庙镇夜合村。涟水县志亦载曰:传说在很久以前,在岔庙境内有个大土墩,每到夜晚,这地方的两个墩上就亮起两团灯火,相向跳跃,渐渐合到一起,如一盏灯,人称其趣,又称之为“夜合灯”。夜合墩白天两个墩,夜间又合成一个墩,这似乎不可能。但是,根据当地百姓的传说却又有诸多合情合理的地方,且有案可稽。如此奇观,却又传下“双墩”许多传说与浪漫的爱情故事。
韩凭何许人也?据考,此人出生于当地一个富裕家庭,其父乃当地颇负盛名的商人,名声远扬,堆金积玉,拥有良田千顷,店铺百余;母亲则是一位贤良淑德女性。韩凭乃潇洒英俊美男子,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尤其在琴棋绘画、诗词歌赋方面都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传说正值豆蔻年华之时的韩凭就广结良友,或亦对酒当歌,或亦结伴郊游;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邂逅采桑女何氏,并对她一见钟情。时年何氏年方二八,天生丽质,倾国倾城;娇艳如花,婉约似柳,眉梢眼角,藏秀气而温柔;柳絮才高,沉稳大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见之,韩凭倾生爱慕之情,相见恨晚,难以言表,便下马施礼与其理会,最初她对韩凭的倾慕之心持有保留态度,但最终还是被他的真诚和才华所打动。逢郎欲语低头笑,柳腰如醉暖相依;含情脉脉,执手相视盈巾泪;娇羞少女,断魂无言语凝噎,人前深意难轻诉。春夏时节夜深沉,仰望天际牛郎织女会,惊醒梦中人,隐闻月老戏语前,天地为媒,海誓山盟赠信物,互许终生长厮守;韩何两亲家,闻之亦惊喜;语其曰:郎才女貌世无双,琴瑟和鸣鸳鸯配。至此,有情人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婚后韩凭殿试入朝为官(后贬为庶人),妻亦随之。
据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宋国的康王酗酒好色、暴虐无道。他听说舍人韩凭的妻子何氏容貌美丽,便将何氏强抢入宫。韩凭怨恨康王夺走自己心爱的妻子,康王得知,就下令把韩凭抓起来罚作筑城的奴隶。
何氏痛恨康王的无道,思念丈夫,知道夫妻难再团聚,决心以死殉情。她暗中托人捎信给韩凭,说明心志。不料,消息走漏,信被康王得到。康王见信中写的是三句谜语:“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康王和左右近侍都不明白其含意,就拿去问朝中的大臣。有一个叫苏贺的大臣说:“其雨淫淫,是说心中的哀愁和思念像连绵的大雨一样无尽无休;河水深深,是说夫妻被拆分两地无法相会;日出当心,是说自己死志已定。”
不久,韩凭自杀而死。昔日夫妻情似海,何氏难舍韩凭君。听到丈夫自杀的消息后,何氏强忍悲痛暗中设法腐蚀自己的衣服。一天,康王让何氏陪伴登台游览,何氏趁康王不及提防,纵身跳下高台。在旁的侍女仓促中只捉到何氏的衣襟,但衣服已腐,应手碎裂。破碎的衣片随风飘起,瞬间化作只只蝴蝶而去。
何氏死后,人们在她的衣带上发现她留下的遗言:“君王希望我活着,我却愿意死去。希望把我与我的丈夫合葬在一起。”康王恼怒,命将二人分开埋葬,却故意使两坟相距不远,恨恨地道:“既然你们夫妻生前相爱,死后如果能将两坟合在一起,我就不阻拦你们。”谁想一夜之间两个坟上便各长起一棵梓树,十天左右就长得一抱粗细而且根干皆相向而生,地上枝干交错,地下根脉相连,好像两个人弯曲着身体靠在一起。又有一对鸳鸯栖息在两树繁茂的枝叶间,每每在清晨、傍晚交颈悲鸣,声音凄切哀婉,使听的人也感到悲伤。
宋人哀怜韩凭夫妇的不幸,就称两树为“相思树”,将这个地方叫“韩凭城”。树上的鸳鸯鸟是韩凭夫妇的精魂化成的。
韩凭夫妇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生活,青梅竹马,终成眷属;两小无猜,不离不弃,夫唱妇随,形影相伴;情好绸缪,共被同寝;相伴相知情意重,笑牵日常相濡沫。他们虽同心永结,却遭宋康王暗算,酿成人生悲剧。夫妻生前相爱,其死后,“王怒,埋为二冢”,故死未能同穴,却相拥而葬。这无论是宋康王有意为之,还是红颜薄命梦难圆,抑或是当时社会丧葬礼仪而至,至今乃令人大惑不解乎。身亡魂在,真爱永存。韩凭与何氏以死追爱,爱情肉身虽已亡,灵魂永驻不分离。愁情万种言无声,地狱阴府长相思。每到夜幕降临他们都会相约聚首幽会,翩翩起舞,谈情说爱,戏说人间事,仿佛在昨天。韩凭夫妇也很善良,生前友邻相处,秉持菩萨心肠做善事,慈悲为怀助人乐;逝去,亦如此,仍惦念人间琐事;行善积德乐施舍,万事皆空修来生。凡附近村民遇到红白喜丧之事有困难时,只要在前一天晚上到墩旁双手作揖虔诚跪拜且烧香祈祷一番,祈说需要多少桌席的杯筷碗碟之类的餐具物品,第二天五更时,就能如期取得,并于隔日寅时归还即可。如此信约,往复循之,有求必应。却有贪心小人,有失承诺,将所借之物居为己有,韩凭夫妇故常登墩翘首等待,但随时序变迁,迟迟不至,不免暗觉奇怪。日长天久,故而产生怨恨之意,遂数日寅时许便立墩呼之,无应也,便怒语称其为异类。村夫惊悉,众怒,亦谓之“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此后灯灭,仅剩双墩,再无其他也。
韩凭的一生虽然短暂有,但却充满传奇色彩。韩凭自杀,以表对宋康王暴政的反抗和对妻子的爱恋之情;何氏殉情,留下合葬遗书,则是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最好诠释,他们的抗争精神与爱情故事熔铸为文学史上的一个爱情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