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记者 徐 坚 徐 强
清晨,天刚蒙蒙亮,唐集镇师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走廊已亮起灯光。70岁的该中心负责人宋师华轻手轻脚推开老人们的房门,查看每位老人身体变化情况,并和已经起身的老人闲聊拉家常。这样的清晨巡查,宋师华风雨无阻坚持了四年。
2016年,刚在苏州退休的宋师华做出震惊全家的决定——回乡创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爸您该享清福了。”“村里能有多少老人住得起养老中心?”当宋师华计划把1000多平方米的老宅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图纸铺在家人们面前时,全家一下子炸开了锅:“村里留守老人越来越多,有的连口热饭都不能按时吃,我希望为他们做点事。”面对质疑声,宋师华耐心和家人交流,在说服家人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后,一手操办了中心改造装修、办理手续、试运营等阶段的全过程,并向闻讯前来咨询了解的老人展示手绘的规划图:将老宅改造成带无障碍设施的居家养老中心,向大家承诺收费永远低于市场价30%,困难家庭还会减免更多费用。
师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成、投入使用开启了唐集镇居家社区养老新模式,同时也填补了该镇一些居家社区养老的空白。2021年4月8日,师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立足于社区并服务于社区,坚持以“坚守初心,不负重托”为信念,本着“家庭为本、老人为重、社区为基础”的服务理念,集日间照料、临时托养、医疗保健、心理疏导、保健养生、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于一体,乐于奉献爱心和真情,为长者解难,为子女排忧,是一家“智慧养老+社区养老+旅居养老”服务一体化的新型养老服务综合体,致力于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成为老人理想的生活乐园,家人放心的健康乐园,建设成为弘扬社会公德、展示时代文明风貌的窗口。
走进师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6张标准护理床位有序排开,每张床位配备紧急呼叫按钮、烟雾报警器及消防应急包,失能照护区配置防褥疮气垫床和自动翻身装置,半失能区域加装防跌落护栏,自理生活区设有无障碍卫浴设施等。为关心关注老人身体健康,中心提供系统化医疗护理服务,签约卫生所医生定期上门巡诊,开展血压、血糖等基础检测,针对慢性病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配备持证护理员24小时轮班值守,对特殊病患实施用药提醒、伤口护理等专业照护,药品冷藏柜严格按规范存储急救药品。日常服务涵盖定时助浴、理发修面、足部护理等项目,四季按时更替床上用品与应季衣物。安全管理系统包含三条消防疏散通道、全天候电子监控及应急预案,遇到突发健康问题可即时启动院医联动机制,确保15分钟内对接医疗机构等,全面构建适老化生活环境。
坚守初心,不负重托。94岁的姚凤英老人患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子女靠低保度日,宋师华在评估其家属情况后,为老人减免70%的费用。今年2月6日,刺耳的电话铃划破清晨的宁静,77岁的李如兰老人突发心梗,在镇卫生院抢救的12个日日夜夜,是该中心护理员徐红艳24小时的专业陪护,解了其家人的后顾之忧。“我年纪大了,好多事都做不了,孩子们自己日子也难,这里就像家一样,这些工作人员会为我按摩、陪我聊天,我心里真是暖乎乎的。”谈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贴心服务,赵大云老太说。这位104岁的世纪老人入住时,因两个儿子年纪较大且无经济来源,难以足额支付费用,宋师华当即拍板每月仅收取老人500元,如今老人已在该中心住了3年多。
三号床套餐要打糊;五号床去鱼刺;七号床少盐,假牙浸泡盒刻着姓名,降压药盒贴着服药时间表,连助听器都配了防丢绳;王大爷每2小时喂水;宋奶奶要定期按摩;张奶奶要辅助拍背排痰……“宋院长心细着呢,天冷给泡脚,天热煮绿豆汤。”老人们感慨道。如今,师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故事已传遍四方,除了周边镇街的老人入住外,还有南通、响水、滨海等市县的老人慕名而来,涟城、唐集、大东、石湖、五港等镇街的爱心志愿者们也会经常来到该中心开展慰问演出。
“人都会老,但体面地老去是一种福分,希望能够尽己所能让更多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宋师华说。一轮明月当空照,他挨个给老人盖薄毯的身影恰似一幅动人的剪影——那是46位老人的“大家长”,用光阴写就的守护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