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石
12月4日,我县人民医院举行职工戴萧儒赴淮捐献干细胞欢送会,又一名陷入绝望的患者重获生命曙光。这一消息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他人,更温暖患者。小城奉献大爱,像冬天的暖阳照进每一个人的心房,我们在感动之余,也为小城大爱的这股正能量点赞。
救人一命,增寿十年,是大爱中的大爱。众所周知,异基因骨髓匹配的成功率很低,可能在三万分之一到一百万分之一。虽然我县有8130份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但到目前也仅有8例匹配成功,而戴萧儒就是第8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可以说,每一位捐献者的故事在感动无数人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无私奉献、向善向美的涟水人形象。从8名无私奉献者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美德情怀,当无私与善举相结合,就有了好人美称;当美德与信念相结合,就有了楷模美誉。正因为捐献者心中无私,他们才守住精神之美、行为之善,他们是涟水的一面文明窗口,诠释了什么是涟水好人。
平凡之中,必有伟大。在整个捐献过程中,并不像“一斤萝卜二斤葱”那么简单,它有着严密的环节,捐献者可能会感到短暂的不舒服,如手臂麻木、轻微疼痛等。如果操作不合流程,同样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实质性的伤害。所以,捐献造血干细胞者,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大爱精神,就像加入中华骨髓库8130名志愿者,并不是人人都有挽救他人生命的机会,但他们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宁愿默默坚守,无私付出,用他们的方法行善举、做好事、献爱心,他们就是我们眼里的一道感人的风景。
其实,爱心谁都有,问题是解决如何付诸实践的“最后一公里”。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他人的事,又与我无关;大爱做不了,小爱不屑做,社会上存在的这些消极心理往往会阻碍人们爱心的付出。标注一个人的高度,行动才是关键的。每个人多一点虑他情怀、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抵御消极心理的影响,才会走出“最后一公里”,放眼更美好的未来。
只要人人奉献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与其以自我为中心,不妨洒脱一点,放下顾虑,让真善美回归、让正能量持续发力。这样,生命的价值才更有意义。